【時報評論】
  2011年3·15特別行動中,央視曝光了雙匯“瘦肉精”養豬一事讓我們情何以堪?要知道豬肉是我台北港式飲茶國消費量最大的一種肉食,我們也曾依托“二師兄”創造了眾多“舌尖上的美味”。面對一系列堪稱“毀三觀”的食品安全事件,群眾在罵娘,媒體在怒吼,丁磊在養豬。
  關於丁磊同志為何忽然想起來當豬倌,民間有許融資多版本,丁磊自己的描述是“拯救城市餐桌”。當然了,以我這樣草根的身份本就不奢望在第一時間品嘗到“網易豬”,但就沖丁磊同志這樣的“行動派”,我是打心眼裡服氣的,“信不過別人就自己動手做”,總好過“拿起筷子吃肉,放下筷子罵娘”。彼時,雖然有許多人堅稱丁磊養豬是噱頭,我卻一直是他的擁躉者。
  我睜大了雙眼默默地盼望著盼望著,一年,兩年,三年,丁磊同志,您說好的豬呢?直到四年之後的今天,丁門終有豬兒初長成。只不過是從當初向全社會承諾的1萬頭下降到400多頭。看過這些養在“深閨”中“網易豬”的人告訴我,它們真的很乾凈港式飲茶。除此之外就是那裡的風景很好!至於我輩最關心的,“網易豬”什麼時候可以出欄上市沒有任何準信。
  話不說不清,道理不辯不明,一個企業,在其發展過程中,必然有所破立,破什麼,立什麼,需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來選擇,投資一個項目的價值,應該是包含商業的、文化的,甚至是公益的多重價值,如何取捨,不是哪個人,也不是某個老闆能夠決定的。它必須與這個社會發展共振,如果僅僅看到眼前的商業利益,或者僅僅為了模仿某種發展模式,那他既實現不了效益的最大化,也缺乏社會人借款應有的擔當和契約精神。
  根據業內對豬場規模的評定,年平均500—3000頭出欄量也只能是一個中小型養豬場的規模。就算4500頭全部出欄都很難能夠解決就業和農民收入的問題,更談不上“拯救城市餐桌”。我們當初為usb什麼會給丁磊同志掌聲和關註,就是覺得丁磊同志放棄了很多能掙大錢的機會,但在思想和擔當上有飛躍,這種飛躍,金錢是無法實現的。可面對4年400多頭“網易豬”,我只能一聲嘆息。
  當然,我相信丁磊同志的信譽和品質,也希望以後家裡豬肉全部是“網易豬”。可作為公眾人物,丁磊同志還是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,真正行動起來的。另外,我真心誠意地和丁磊同志說一句:甭看互聯網現在蓬蓬勃勃,養豬卻是項永恆的事業。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養豬了,我完全有理由相信,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,哪怕這個世上沒有互聯網,豬也會被養下去的。丁磊同志,你說呢?   (原標題:丁磊同志,說好的豬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v68qvhj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